元江傣族蒙面情歌及保护价值
2020-07-21 10:41:21

一、蒙面情歌简介

蒙面情歌是元江傣族独有的文化现象,歌者用自织的精美傣锦方巾——“帕锦”蒙着面对唱情歌,有情便蒙面,蒙面就有歌,故而得名,傣语称为“哈”。元江傣族在每年两次传统的蒙面情歌会上、在生产、生活中、节庆佳日里、闲情恋爱时均唱蒙面情歌。蒙面情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神秘独特、参与人员众多、影响力广泛等特性,核心传唱区域是元江沿岸的自称为“傣喇”的村寨,主要流传于玉溪元江、红河县的部分傣族村寨。

蒙面情歌如泣如诉,似吟似唱,哀婉动听扣人心弦。虽然音调平稳低沉,但在抑扬顿挫中彰显诗歌的韵律,有的压尾韵、有的压腰韵还有压头脚韵的,语句对仗工整琅琅上口。一般采用排比的手法,两句作一组,第一句以长音“嗯呐”开始以“嗯了”结尾,第二句以低八度音的“嗯呐”开始以长音“莱咯”结束,以此形式循环演唱,音调极为简洁古朴、低沉神秘。

蒙面情歌演唱的内容丰富多彩,传统的有72调,每调有10首,共有720首,以赞美对方倾诉衷肠为主。常常以景喻情,以情寓物,词句内涵丰富深刻,比喻巧妙、对仗工整,主要归为两类:其一是俗定的词句和格调,如傣族的民间叙事诗、迁徙歌、订婚调、结婚调、猜调、反调等有固定的模式和词句,语句精炼,在民间广为传唱,历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颂;其余的内容是歌者在现场即兴发挥,属“脱口秀”演唱,这些内容顺应着时代发展和情景的变化而有新的词句产生,尽管如此也不失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神秘的蒙面情歌就是从元江沿岸古老的傣族村寨传唱而出,经考证他们是古“侬人、沙人”的后裔,侬人、沙人是宋时号称南天国王的侬志高的后人,先从史志上看,明正德《云南志》和清康熙《元江府志》记载:“侬志高之党窜于此(元江)者,宋仁宗四年那氏(那土司为元江傣族土司)据焉,改城礼社江,……”由此推算唱蒙面情歌的这部分人在元江的历史至少有900多年,歌唱蒙面情歌的历史至少也不会晚于此时。《元江府志》卷之二有载“僰夷(即百越今傣族先民)……:男女喜笙歌,婚娶不用媒妁,两相悦始婚媾焉……”由此不仅说明傣族蒙面情歌的历史由来已久。更主要表明了傣族以歌传情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由于元江傣族没有文字,口述文化已经成为元江傣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声伴随着傣族生命礼仪的每个过程,而蒙面情歌是传统元江傣族必定要经历的重要历程之一,她是元江傣族文化集大成者。

在元江每年有两次传统的盛大蒙面情歌会,第一次是在元江城的上方,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七;第二次是在城的下方,时间为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之际,每当此时歌如潮人如海。蒙面情歌会参与人数多、涉及面广,在元江傣族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傣族的蒙面情歌已形成了元江独有的特色文化现象,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

二、蒙面情歌所处地理环境

蒙面情歌发源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河谷沿岸的傣族村寨是蒙面情歌的核心流传区域。这些村寨分布于元江沿岸上游十八个村寨、下游十八个村寨,故俗称为“摆依十八寨”,坐落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元江流域,元江流域地处东经100°06′~105°40′、北纬22°27′~25°32′。位于云南省中部、东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北邻金沙江流域,西与澜沧江以无量山为分水岭,东接南盘江流域,南面与越南接壤,元江属国际河流。元江河谷沿岸的傣族村寨背靠巍巍哀牢山脉,面向波涛滚滚的元江水,汇集了许多神秘莫测的古老文化,蒙面情歌就是这一文化的代表。走进村寨古树参天景色清幽,古老高大的芒果树,娉婷屹立的槟榔树都在讲述着久远的故事,古朴的土掌房内不时传来隐约的蒙面情歌声。傣族村寨的这些景物不仅表达了傣族文化的神秘和优美,更主要是无声的证明了傣族村寨及唱蒙面情歌历史的悠久。

三、蒙面情歌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第一、道具:(1)“帕锦”即自织的傣锦方巾,规格大约长30厘米,宽约40厘米,织锦花纹有环环相扣的八角花、方块花、喜字、花鸟、象马等,花纹色彩、规格大小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有的在方巾边缘缀满叮当作响的银饰制品。不唱歌时男子把其放入挎包内,女子则扣入衣襟右腋下作饰品。

(2)绣球,也是用傣锦自制的精美信物,一般女子看中意中人后抛出的爱情信物。平时与方巾挂在一起。

第二、伴奏乐器:主要由男子弹三弦(叮铛)伴奏,传统的还有“芘”就是笛子配乐。

第三、作品:

1、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委文化馆编的《罗槃之歌》中第63页傣族民间叙事诗《南娥洛桑》。

2、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云南省民族学会傣族研究委员会编的《云南元江傣族研究文集》第182页介绍“元江傣族‘蒙面情歌’”

3、元江傣族研究小组编印的《情满傣乡》画册记录了蒙面情歌图文。

4、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协会编《元江傣族民歌》中的歌曲《碧玉温泉》、《礼社江船歌》、《渔歌》、《织锦谣》、《来嘎,来者嘎》等录入了蒙面情歌的元素。

5、由玉溪市文化局编的《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178页有关蒙面情歌的描述和图片。

6、民间出版的光盘无数

如:《结婚调》、《私奔调》,族源族称调《封氏调》、《刀氏调》、《鲁氏调》、《陶氏调》等。

四、传承谱系及传承人

一、蒙面情歌的传承方式有:

(一)、家传,是靠祖代传承由上辈一代一代传给下辈。主要有:封有福的家族为代表。

(二)、师传,是师傅传给徒弟。以李玉明的师徒关系为代表。

(三)、是社会传承,是社会化的传承指有天赋的人通过自己的学习而传承下来。

二、蒙面情歌的传承谱系:

(一)蒙面情歌家传

金子洞的磨旭→布兴→波散→(斐)封有福→封美珍→封美英

封氏家族传承,刀氏家族传承,鲁氏家族传承等家传。

(二)蒙面情歌师传

划船寨的李玉明师傅传:李玉仙、李美仙、范江明、封宝才等

坝罕的刀顺昌师傅传:坝罕的陶白全、白云光、李荣芳还有南罕的咩龙仔菲等。

(三)蒙面情歌的社会传承

曼莱、曼费、那堕、琳琅、划船寨、曼林、都朗、小燕、者嘎、南洒、南昏、坝罕、南罕等村寨互传。

传承人的技艺水平要看,歌唱内容是否丰富、新颖,歌手能否唱出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和词语,语句是否对仗押韵和符合当时的情景,通常是赞美对方对比诉说自己的不如意和悲伤,思路清晰者被村民评为高手;

总之,音调规范,声音洪亮、优美动听,抑扬顿挫,当停则停、当慢则慢,当快则快,音、语、意搭配得当,声音连贯,即被称赞为蒙面情歌高手。

五、蒙面情歌历史价值

唐朝以前傣族就是元江的世居民族,自宋时民族英雄侬智高到元江始,元时傣族土司刀代任元江路总管,明时元江傣族那氏世袭土知府十七代,跨越了元江路、元江府、元江军民府、元江直隶州,至今有900多年漫长的历史。由此推算唱蒙面情歌的侬人、沙人后裔傣族在元江的历史至少有900多年,而唱蒙面情歌的历史至少也不会晚于此时。

有关蒙面情歌的历史记载有,我国春秋时期的《越人歌》“……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这就是对蒙面情歌最好的诠释;清康熙《元江府志》卷之二载“僰夷(即百越今傣族先民)……:男女喜笙歌,婚娶不用媒妁,两相悦始婚媾焉……”及“澧江渔歌”等是对其最早历史记载。

现在仍然流传的蒙面情歌的迁徙调“天师、按道” 中的数站以及“南夺配变管”中唱到“自滴水成人起,我们就兴唱歌,自我们开始会说话,阿布雅就教我们会‘哈’”,这些词句内容记录了傣族蒙面情歌的悠久历史。傣族蒙面情歌是我国古老的民歌之一,从《越人歌》中可以看到其历史价值。《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恋情的诗歌,它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这就是对蒙面情歌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最好说明。蒙面情歌是我国的古体诗歌之一,是傣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傣族不断追求和平文明、幸福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承载着傣族的文明和历史。

六、蒙面情歌文化价值

第一、傣族蒙面情歌凝聚了傣族文明、智慧,集音乐和文化为一体,体现了傣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等,展现了独特的傣族文化特征。第二、傣族蒙面情歌,歌唱形式独特,内容丰富,涉及生产、生活、情感等,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第三、蒙面情歌蕴含着元江傣族自然崇拜的生态观以及和谐的生存哲学,是研究傣族历史文化及其民族性格和审美观、价值观的重要焦点。蒙面情歌是傣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汇集了傣族诗歌、音乐、心理、情感、文学、历史等方方面面。

七、蒙面情歌社会价值

蒙面情歌是傣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傣族追求美好向往幸福生活的文化活动,尤其是一年两次的蒙面情歌会,提升了当地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改善了经济水平,减少了村里年轻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其表现形式和歌词内容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八、蒙面情歌保护设想和办法

在建国初期及文革期间,傣族蒙面情歌受社会文化环境及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和限制,蒙面情歌与其它民族文化资源一样曾一度面临濒危。如今,蒙面情歌通过文化部门的发现并在组织的民间活动中得到保护。但了解蒙面情歌的历史渊源和能传授全部诗歌内容的人已经很少,傣族蒙面情歌的传承保护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应采取以下保护办法:

1、    保护核心流传点,元江沿岸的傣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2、    保护传承人。

3、    挖掘整理蒙面情歌及有关的文化资源,全面系统、完善地保护“蒙面情歌”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从总体而言“蒙面情歌”保护内容为保护传承人、保护文化表现内容、保护主要传承点等三方面。

在原有调查的基础上,对“蒙面情歌”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普查,收集整理。筹集元江县“蒙面情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化处理,建立数据库。

通过有意识的引导、鼓励,突出蒙面情歌作为富有傣族特色的集中反映傣族文化艺术的有益特征。

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突出傣族 “蒙面情歌”在提高群众参与性、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上下功夫。发现和奖励有突出艺术天赋的掌握较多传统艺术技能的民间传承人,鼓励青少年学习继承传统诗歌。促进蒙面情歌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不断提高传承人的文化艺术水平。

对元江县“蒙面情歌”主要传承点的工作给予扶持巩固,培养有号召力有能力的传承人管理蒙面情歌传承点。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白 云

关闭